她和國家安全部門保持距離,有時甚至帶著令人屏息的天真,「朋友間互相監視,是不可以的。
Photo Credit:品悅牙齒大小事 牙周病治療與植牙安排。數據資料與折線圖來源:J Clin Periodontol 2011; 38: 732–737 doi: 10.1111/j.1600-051X.2011.01745.x Periodontal disease as a risk for dental implant failure over time: A long-term historical cohort study 我有牙周病,植牙前要先做什麼? 為了長久成功的植牙治療,很多研究都指出植牙前最好先把牙周病控制好再考慮植牙手術。
植牙後請定期回診 請大家記得,植完牙如果保養不妥,還是會有植體周圍炎(植牙的牙周病)發生的喔。這些努力一定是值得的。當然為了得到更好且更快的牙周治療結果,我們可以搭配雷射做牙周治療來縮短治療時間。這段期間其他顆牙齒也有了牙周病,並且植完牙周邊的齒槽骨有明顯的骨吸收常見的植牙失敗原因:淺談植體周圍炎 Photo Credit:品悅牙齒大小事 植體周圍炎。
當病人牙周得到適當的控制後,病人也植牙了,但還不能鬆懈喔。牙周病對植牙的影響:牙周致病菌 我們的口腔其實有非常多的細菌存在,但健康牙周情況下,大部分細菌是與我們和平相處,如果各位因不好好維持良好口腔清潔習慣,一旦破壞了看似和平共處的細菌間平衡,就會導致牙周病。※不得與其他照顧服務補助(如: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中低收入老人重病住院看護費用補助、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與托育及醫療費用補助、居家照顧服務費用補助、其他經本府社會局認定為相同性質之補助或津貼)重複申請。
有很多經濟上有困難的家庭,當家中長輩因病住院的時候,由於無力承擔相關的看護費用,變成必須要由家屬來顧或是根本無人照顧,不僅造成照顧人力上的不確定,對於長者的復原也會受到影響。申請人由家人看護者,應檢附親屬關係證明書文件(如戶籍謄本、身分證)。洽詢資訊:台南市社會局(06)2991111,分機6538→台南市政府社會局相關辦法網站 高雄市 資格條件 需專人看護而無家屬或家屬無法提供看護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 列冊低收入戶。符合(資格二)規定者,每人每日最高補助九百元,年度最高補助九萬元。
※第二項所稱一定數額係指依據內政部訂頒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第三條之規定。洽詢資訊:台中市社會局長青福利科(04)22289111,分機37466→台中市政府社會局相關辦法網站 台南市 資格條件 本市年滿六十五歲以上,符合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請領資格者,得申請本補助。
申請看護補助需準備的資料 目前各縣市規定申請人需要在出院日起三個月內,填具申請表並檢具相關文件,向戶籍所在地區公所提出申請。上列所稱之「每日」係以24小時計(含跨日之連續時數)。符合資格之補助對象其家庭總收入未達當年度每人每月最低標準生活費之1.5倍者,每人每日最高補助看護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家人看護每人每日最高補助看護費用新臺幣750元這種增強的中和抗體反應與可以辨識受體結合區域(RBD)的記憶B細胞持續的成熟及活化有關。
實驗方法也有限制,例如,分析中和抗體時所用的是替代指標或是人工假病毒中和試驗,而非活的新冠病毒,因此對預測真實臨床病毒的中和能力仍然會有一些疑慮。但由此研究檢驗多種免疫反應的結果看來,時間間隔應不是唯一理由,還有其他可顯示有混打對免疫反應增強的理由。研究觀察1萬3121名護理人員的真實世界數據,發現混打AZ與BNT疫苗,比起施打兩劑BNT疫苗,可更好的預防新冠病毒引起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3. 這份研究可以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疫苗混打的效果? 本文有幾項重要結論:(1) 兩劑間隔12週,有順序的混打(ChAd/BNT)疫苗確實比間隔四週施打兩劑BNT疫苗對降低感染提供更好的保護力。
所以其實也不必執著於是否要混打,有什麼疫苗能打就打什麼,反而是最簡單的選擇。3. 這份研究可以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疫苗混打的效果? COVID-19有多種疫苗,陸續有研究顯示混打可能誘發不同免疫反應,得到比單一疫苗更好的保護力。
研究方向著重在免疫反應的差異,而非真實世界的保護力。對於變種病毒也是混打組有較好的免疫反應。
作者還檢驗了多種免疫反應,只打完第一劑後,AZ疫苗產生的抗體濃度較BNT疫苗低。與過去只是驗抗體濃度,此篇有現實世界的資料,也較之前研究做了更深入的免疫反應檢驗,證實第一劑AZ疫苗第二劑BNT疫苗,可以得到比兩劑都打BNT疫苗更好的效果。研究團隊為瞭解混打這兩種疫苗的機制,觀察兩種疫苗不同的施打組合,發現兩種組合都可以引起很強的抗體反應,而混打疫苗的個體,血清中抗體都有更強的中和能力。工作性質不一樣的醫護人員之間暴露於病毒的風險也不同,也可能影響兩組疫苗保護力的結果。此增強的效果,與轉化、活化B細胞辨認COVID-19病毒受體結合區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的頻率上升有關。我國根據我們各種疫苗的供應量和已經發表的研究資料,有可能會逐漸開放准許混打的種類。
研究結論也提到,混打的方式可能特別適合免疫功能較低下的人。2. 此報告的推論是否有研究限制? 研究對象都是醫護人員,因此結果要外推到其他一般大眾,包括更廣的年齡層、潛在疾病等,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相較於其它文獻,這一篇研究除了分析對感染的保護力差異外,更清楚探討混打疫苗所誘發的免疫機制。(2) 兩種組合都刺激了很強的抗棘蛋白抗體反應,但混打可以誘發更強的中和抗體,即使是針對不同的SARS-CoV-2變種病毒。
這個結果再一次為混打疫苗的保護力提出更多的科學證據,同時也特別對一些免疫功能低下,如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更好的疫苗接種選擇建議。兩劑都打BNT疫苗組感染的發生率是混打組的兩倍(0.71%比0.42%)。
本文是來自法國的研究,對象是1萬3千多名醫護人員,其中2500多名接受混打(ChAd/BNT),另外1萬多名兩劑皆施打輝瑞BNT162b2疫苗。在記憶細胞方面,混打組也產生較多。結果發現,疫苗混打組確實對有症狀感染具有更高的保護效果,但是並未深入剖析相關的免疫機制。但是就本研究的資料看來,即使不混打也仍得到相當不錯的保護力。
免疫機制的實驗僅追蹤至施打完第二劑後四週,所以,混打後的免疫反應能維持多久、何時會降低、需不需要再追加第三劑,也還沒有結論。但施打完兩劑後,有些抗體濃度就相似,有些則是混打組較高。
這些免疫反應,可以解釋為何混打的人,能夠降低更多的感染風險。研究文獻: Pozzetto, B., Legros, V., Djebali, S. et al. Immunogenicity and efficacy of heterologous ChadOx1/BNT162b2 vaccination Nature (2021)。
議題背景 今(2021)年10月21日,國際期刊《自然》(Nature)公開一篇法國里昂國際傳染病研究中心(Centre International de Recherche en Infectiologie Lyon, CIRI)的研究,探討混合施打AZ與BNT兩種不同廠牌的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苗後,產生細胞免疫的特性與效果。最近有另一篇剛剛發表刊登在Lancet的報告(ref.1),是來自瑞典全國性大規模的疫苗混打研究結果,該研究總計納入超過10萬名接受ChAd(腺病毒載體)/mRNA疫苗混打者與43萬名完成兩劑都是接種ChAd疫苗者進行保護力的分析。
之前的資料就顯示第二劑間隔較久才施打,產生的抗體濃度較高。(3) 第一劑施打ChAd疫苗後比BNT162b2疫苗誘發的抗體反應弱,但卻有更強的T細胞反應,可以解釋兩種疫苗混打使用時的互補性。※為了盡快了解研究的重大發現,此為Nature期刊提供的未經編輯文章,再最終發布完稿之前,研究者還可能修正文章內容。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齊嘉鈺 2021年10月22日 1. 這份研究,比起先前的其他疫苗混打文獻,最值得公眾重視的部分是什麼? 先前許多針對疫苗混打的研究規模比較小,參與人數大多僅數十人到數百人。
參考文獻 Nordström, P., Ballin, M., & Nordström, A. (2021). Effectiveness of heterologous ChAdOx1 nCoV-19 and mRNA prime-boost vaccination against symptomatic Covid-19 infection in Sweden: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 100249. 本文經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混打疫苗有三大好處,但「順序」很重要。但是疫苗種類繁多,混打方式的排列組合更多樣,目前只有少數方式有確切數據可驗證。
此外,不同地區不同的流行狀況,會影響保護力的研究結果,但免疫反應應是差不多對於變種病毒也是混打組有較好的免疫反應。
實驗方法也有限制,例如,分析中和抗體時所用的是替代指標或是人工假病毒中和試驗,而非活的新冠病毒,因此對預測真實臨床病毒的中和能力仍然會有一些疑慮。工作性質不一樣的醫護人員之間暴露於病毒的風險也不同,也可能影響兩組疫苗保護力的結果。